熔盛重工杯决出冠亚军,柳承敏输给杨啸陈晓亮(有图有真相)

第1楼

本帖最后由 ypyp 于 2010-8-23 04:41 编辑

“熔盛重工杯”乒乓大奖赛 业余选手险胜柳承敏 来源:新华社

2010年08月22日23:39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新华社上海8月22日体育专电(记者罗争光)22日下午,“熔盛重工杯”上海业余乒乓球大奖赛在上海师范大学体育馆决出了最后的冠军,上海曹乒俱乐部的杨啸获得公开组冠军,并在与奥运冠军柳承敏的过招中险胜对手。

公开组的冠军之战在被称为“许昕小师弟”的杨啸和来自江苏的陈晓亮之间展开。杨啸以3:2击败对手,捧走了一万元奖金。此外,金荣敏和王菲均以2:0横扫对手,获得中老年组和女子组冠军。

第一次在中国参加球迷见面会的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柳承敏也来到比赛现场,并接受中国业余乒乓球选手们的“奥运冠军挑战赛”。在比赛现场,球迷的参与热情让这位韩国奥运冠军激动不已,而他的善意与热情也赢得了中国球迷的阵阵掌声。

在与业余大奖赛公开组亚军陈晓亮的过招中,柳承敏似乎没有尽力,以1:2输给了对方。不过,杨啸的精彩表现让此前一直嘻嘻哈哈的柳承敏不敢再轻视,两人的对局多次打出精彩的场面,柳承敏也不时竖起大拇指对杨啸的球技表示称赞。结果,中国业余大奖赛冠军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居然连扳两局,险胜奥运冠军,柳承敏都不禁为自己的几次失误摇起了头。

赛后,柳承敏感慨表示杨啸的水平“比韩国全国高中组的冠军厉害多了”,在得知杨啸来自许昕曾经呆过的曹乒俱乐部后,他更是恍然大悟:“原来是许昕的师弟,怪不得怪不得!”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柳承敏在半决赛中淘汰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决赛中以4:2战胜中国选手王皓,为韩国队夺得第三枚奥运会乒乓球金牌。(完)

第2楼

本帖最后由 ypyp 于 2010-8-23 10:37 编辑

今天白天,我在现场看了,补充一点。

杨啸有肩伤,午时我们一起吃饭时不停地揉肩,还说可能夺不了冠。我劝他全力以赴,以他以前的成绩,应该打败陈晓亮。

冠亚军争夺战激烈,陈晓亮打得不急不躁,发球有特色。杨啸先期不利,后来居上,3:2胜出。杨啸的特点是,正反手拉冲力量足,尤其反手,经常全力反冲,可以连续反冲四五板,而不是简单的拉球。他反手起下旋的一板,不如张继科的转和高吊,但力量大,平直下扎,成功率有六七成。其基本功很好,但有些毛糙,心理稳定性不如陈晓亮,所以自己失误多些。

陈晓亮先与柳承敏打,陈不要柳让球。柳承敏明显不认真,只放球让陈打,1:2输掉,是他自愿的。柳承敏的加力推挡,很有特色,偶尔一用,根本不惧业余选手的旋转球,直扎底线。

与杨啸打时,杨要求柳认真打,让二球。柳承敏起先不主动进攻,后来杨啸成功率高了,就认真起来。他一认真发球,使杨啸吃球连连,球迷皆知的柳承敏的暴冲一板,也打出了几次。特别精彩的是与杨啸的中远台对拉,侧拐且力沉,算是打出了自己的本色。1:2输球,是因为他不够全力以赴。

此赛,游戏成分多,也见出业余与专业之间的杨啸,基本功好。如果他头脑再灵活一些,球路变化再多一些,不要老发全力拉冲,学会有节奏地进攻,或可更上层楼。

上几张照片,我现场拍的。由于我坐得远,距离球台约三十米,没带长焦镜头,所以都是远景。点击可看大图。

1 杨啸对陈晓亮(红衣)

2 陈晓亮对柳承敏

3 杨啸对柳承敏

4

第3楼

精彩,能与奥运冠军在台上过招,真是乐透.羡慕极了.

第4楼

老兄的照片,拍得真不错!能更多看到您传上来的比赛照片,令人有大饱眼福之感。

第5楼

专业与业余的水平真不在一个档次上

第6楼

看柳承敏的教学片,对其弧圈球质量更有体会

第7楼

谢谢各位分享,不负俺凌晨4时多上传的辛苦了。

第8楼

柳承敏也就当游戏吧,没尽全力。

第9楼

LZ的图片非常精彩!

第10楼

本帖最后由 cs 于 2010-8-23 15:50 编辑 专业与业余的水平真不在一个档次上

heyjgl 发表于 2010-8-23 08:45 一听大型中国业余赛就恶心~~~

就没看出来后面得名次的那些有那个是业余的~~~

你以为他练的就一定比柳承敏少了啊~~~

张怡宁现在就是业余的,专业的和她的水平,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呵呵e~~~

第11楼

一听大型中国业余赛就恶心~~~

就没看出来后面得名次的那些有那个是业余的~~~

你以为他练的就一定比柳承敏少了啊~~~

张怡宁现在就是业余的,专业的和她的水平,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呵呵e~~~

cs 发表于 2010-8-23 15:47 严重同意!!!

第12楼

围棋赛也一样,全是冲段少年。5年前的全国冠军,现在进前8都成问题。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比赛规则|年世界杯|世界杯精彩进球集锦站|136916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